电子烟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子烟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购肥正当时咱别禁不住忽悠杨桐属

发布时间:2020-10-17 16:16:41 阅读: 来源:电子烟厂家

七大广告陷阱买肥料千万别掉进去

农民朋友,尤其是菜农在购买肥料时,甚至在收看一些推销性肥料的电视广告时,都会受一些不法商贩误导性宣传的左右,以致走入误区,给蔬菜生产造成损失。这种误导性宣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好肥料用上当天就见效!

蔬菜吸收肥料有一个过程,蔬菜外表显示出肥效应在施肥数天之后,再说对蔬菜的肥效也并不是越迅速就越好。

个别肥料中如果加入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菜苗会生长很快,但这种迅速生长对绝大多数蔬菜生产是有害的,常会引发旺长,使其抗性下降,也会使茄果类、瓜类落花落果或造成瓜果生长变慢,枝蔓疯长,使产量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所以,菜农应警惕这种肥料,千万别用!否则这种当天或快速见效的肥会使你的蔬菜表现很不正常,急功近利必受损失。

二、用了这种肥不用再追别的肥!

众所周知,蔬菜追肥是为补充基肥的不足。此外,是为满足蔬菜不同发育阶段的需要。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及豆类,其共同的特点是开花结果后对氮肥和钾肥的需求量会大增,理应多次追肥。不追肥是不能满足蔬菜需要的,不追肥其表现必然是产量低,品质差。

买肥料不要听信这样的宣传——“不用再追肥”,表面看来是宣传肥料好,实际是引导菜农违背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肥规律。如瓜果膨大期急需供肥,供晚了会个头小、产量低,不追肥是不懂蔬菜生理需要的临界期。

三、工厂生产的有机肥可以替代农家有机肥!

“完全可以代替鸡粪等有机肥”,这显然是夸大了工厂有机肥的作用,几十公斤、几百公斤工厂生产的有机肥是无法取代大量农家有机肥的。首先是量不足,不能改土肥地。

其次是一亩地一茬蔬菜要消耗有机质1000公斤左右,有的专家曾提出,工厂化有机肥的用量要达到800公斤以上才能取代大量的有机肥。

因价格因素,当前菜农还应坚持每亩施用5000公斤左右的鸡、鸭、猪粪作基肥,不能幻想“以少代多”,以免受损失。目前在我国北方蔬菜有机质尚低的情况下,尤其应注意基肥用量要大,先打好基础,不能轻信传言,破坏了这个基础。

四、这种肥富含几十种营养元素!

卖假肥的人常说这种话,似乎元素越多越好。其实植物包括蔬菜所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多了反而是“假”。另外就蔬菜需肥的情况看,也不是每一种都缺乏,都需要补充。

在我国北方,氮磷钾是必须补充的,铁、锌、硼、钼也常缺乏,故复合肥、复混肥也只是几种肥料元素的配合,基本就能满足我国北方菜农的需要。说自己的肥料含几十种元素,纯系胡扯骗人!

五、用了这种肥,什么病都不长!

这种宣传是错把肥料当做了农药,是很可笑的。肥好苗壮是一回事,能增加抗病能力,但夸大到蔬菜用了不得病,显然是骗人!病还是要用药、用良种、用改变环境来综合防治。

六、这种生物肥能解钾、解磷、固氮,能使土壤中的营养大量释放出来,不用别的肥,蔬菜也能长得很好!

生物肥的不少种类能解钾、解磷、固氮,也能使土壤中的一部分营养释放出来,可问题是“解”出来的量能满足蔬菜生产的要求吗?

显然是差得很远,充其量解出来的那些营养只能作为蔬菜施基肥和追肥的补充而已,是不能取代施肥的。如果依靠这种“解”,除量不足以进行蔬菜生产外,还有一个“源”的问题。

尤其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含高磷、钾的土壤基质也很少见,如果依靠施用这种肥料来解决释放氮磷钾和其它营养,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确的办法是要施足农家有机肥。土壤肥力已很高的森林土和少数多年大棚地施用这种生物肥是可以的,但应充分考虑把它作为栽培中的一个时间段内应用,不能连年应用。一般地区应把这种肥作为施肥的一种辅助种类来应用。

七、今年用多少钱的肥,明年还用多少钱的肥!

施肥量以花钱的数额来确定弊病很多。且不说肥料价格年年会有变化,单就用肥的根据来讲,蔬菜施肥应该是按需供应,需肥情况会因种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也会受到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不会年年固定在同一个水平上。

再就是蔬菜对肥的需要,也按元素的大体比例吸收,满足蔬菜用肥就不能按钱买肥定用量,理应考虑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余缺和蔬菜的实际需要,按钱用肥势必会出现不该用的用过了,出现肥害,需要补充的又不一定能补足。有可能需要甲时,却施了乙……

所以,按钱去供肥是典型的盲目用肥、乱用肥。会给蔬菜生产造成不少“隐患”,菜农须力戒这种做法!

透视不合格化肥“偷”养分问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近年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复混化肥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但部分厂家却为减少成本而虚标含量、“偷”养分,严重损害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抽检 “养分”不足

笔者检索石家庄市工商局2015年发布的化肥抽检报告发现,除氮含量不足外,公开曝光的22批次不合格化肥中,共有15批次总养分不足。

笔者梳理2015年有关部门公布的化肥抽检报告发现,包括氮含量等单一养分或总养分含量不足是化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如福建省工商局2015年8月底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流通领域化肥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显示,共抽检化肥423批次,合格337批次,不合格86批次,合格率为79.66%。笔者检索报告后发现,86批次产品中有37批次总养分不合格。

辽宁省工商局2015年7月公布的该省第三批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显示,共抽检638批次肥料类商品样本,20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标识、总养分、单一养分,氯离子含量方面,其中44批次总养分不合格。

另外,据农业部通报的2015年春季肥料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农业部组织8家部级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河北等25个省(区、市)的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和农资市场肥料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检复混肥料样品183个,合格率92.9%。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为单一养分和总养分含量不足。

笔者对农业部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氮含量不足的样品有3个,占不合格样品数的23.1%;磷含量不足样品有2个,占不合格样品数的15.4%;钾含量不足样品6个,占不合格样品数的46.2%;总养分含量不足的样品5个,占不合格样品数的38.5%。

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石家庄)有关专家介绍,所谓总养分,一般是指肥料中元素氮、磷、钾的百分含量之和,主要养分含量“减肥”严重,将影响到农作物正常生长,损害农民利益。

肥料检测不仅要求总养分合格,氮磷钾等单一养分也要合格。其中,氮元素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农作物生长,若农作物缺“氮”,则会发育不良,导致果实畸形。

调查 利益驱动

笔者注意到,农业部在上述通报中分析,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选用价低质次的原料所致。此外,也有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致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014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执法人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调查发现,至少有37家小企业涉嫌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甚至形成地下产业链条。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作坊除用工业废水、碱水露天生产晾晒氯化铵外,还普遍存在偷减有效养分的情况。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打假协调处工作人员介绍,偷减一吨养分,每吨化肥会降大概30元至50元的成本。“氮磷钾三元复混肥中,钾肥的成本最高,那些小作坊根本不舍得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正规企业违规生产 “定制肥”,虚标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十分普遍。河北省一家化肥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所谓“定制肥”,就是按照客户需要进行生产,要什么含量生产什么含量,而外包装上标示的养分含量也由客户自行确定。

这位技术人员进一步告诉笔者,一般来说,“定制肥”包装袋上如果标的是12%的钾。那么实际上钾的含量往往只有8%-9%,也就是说,实际含量一般和包装袋标的差3个百分点左右。总含量差3%-5%,每袋成本就可以节省四五元钱。每吨可节省成本80元-100元。

包括“定制肥”在内的化肥业造假现象近年来趋于严重,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另一方面也与整个行业供需矛盾相关。

据了解,在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大背景下,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直接导致化肥销售价格大幅走低,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更是不惜铤而走险。

不合格化肥坑农害农,受伤的是农民,但在现实中并不易发现。一方面,农民不管含量到底够不够,只要上了化肥有效果,对庄稼和土地“没危害”就行;

另一方面即便农民发现是劣质化肥,维权成本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化肥检验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价格比较贵,检验一次最少也要几百元,农民舍不得花钱检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劣质化肥提供了生存空间。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alevel数学教学

alevel培训辅导

alevel课程

AEAS